北京画院秘藏齐白石作品系列特展之四 借山娱目

  • 展览时间: 2006年10月26日 至 2007年07月01日
  • 主办单位: 北京画院美术馆
  • 展览地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以花鸟名世的齐白石,画学路子十分宽博。他不仅早年以画人物为主,而且30岁始研习山水画。他画山水起缘于他做雕花木匠时得到的一本《芥子园画谱》,为了配好木雕人物的背景,他从《芥子园画谱》中得到很多启示,闲时便摹习了不少画谱中的树木山石。27岁经胡沁园介绍拜山水画家谭溥为师后,他才正式学画山水。初时,以四王为粉本,枯笔皴擦,细勾繁染。40岁后的“五出五归”,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而且增添了他山水生活的蒙养。他画了许多纪游式的山水,用功甚勤。真正让他山水画发生转变的是赴桂林的第三次远游。他曾自述:“我在壮年时代游览过许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陡峭,我最喜欢,别处山水,总觉不新奇,就是华山也是雄壮有余秀丽不足。我以为,桂林山水既雄壮又秀丽,称得起‘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的。”


       齐白石在桂林一带居住了很久,他的山水形态、树木、构图无不以桂林山水的自然地貌、地理特征为依据,这是形成他平中见奇山水风格的重要因素。他于前代山水画家最推崇董其昌、石涛、八大山人,认为他们没有匠家习气。他认为石涛山水多从广西一带“搜尽奇峰打草稿”而来。石涛山水的生活气息、笔墨恣肆都给予他深刻的影响。他的山水画注重对自己生活感受的提炼和生发,不落前人窠臼,大胆创造,笔简而意深。他非常注重构图的经营,意深而笔简,往往平中见奇,大疏大密,通过简约而奇险的布排凝炼深意。他画的山水,大多像桂林独秀峰,耸然直立,气象雄伟。画山则皴法不乱,笔笔清楚,非有需要绝不点苔;而远峰则不勾不皴,以大笔没骨法写出,一二笔即成。他追求巧拙互用的笔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


       北京画院所藏齐白石山水画作品共36幅,画稿53件,其中《借山图册》是齐白石中年山水画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作完成于1902年到1909年齐白石“五出五归”期间,原有52幅,现仅存22幅。所谓“借山图”,按白石自己话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处也。”《借山图册》充分体现了白石山水平淡见奇,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三十年代后已很少画山水。1931年,他曾在一本山水册上题写:“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这大概是他以后很少画山水的原因。


       这个展览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齐白石山水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展览不仅将作品和稿本并置陈列显现了白石山水的创作过程,而且辅以其他馆藏作品的图片和文献以揭示齐白石山水画的演变历程、丰富展览内容。

 

2006年9月7日

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