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当前展览 > 详情
齐白石的“形”、“神”观念2020-10-20

雏鸡小鱼纸本墨笔轴
134.5cm×33.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题款: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白石山翁製并记。草野之狸,云天之鹤,水边雏鸡,其奈鱼何?三百八十二甲子,老萍又题。
钤印:木居士(白文)木人(朱文)
借山老人(白文)寄萍堂(白文)
(该展品现展于北京画院美术馆“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北京站)”展览)
 
  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好奇地伫立在河岸边,鱼儿悠然地在水中嬉戏。小鸡看着鱼儿好像在流口水,但因无法下水,只能在岸上着急。这幅幽默生动的画作是齐白石1926年创作的《雏鸡小鱼》图,适值齐白石64岁,是其花鸟画成熟的前后时期。

 
  画面上方有两段题识。其中一段,齐白石将自己比作鱼儿,表达了别人奈何不得的自在,以及对和谐、幸福生活的企盼。另一段的意思是,善于写意的人注重物象的“神”,而善于写生的人则注重物象的“形”,若将写生与写意结合起来,反复为之,那么就能做到形神兼备。这段题字阐述了齐白石对中国艺术中“神”与“形”理念的深层探求。

 
  中国古代哲学美学范畴内,关于“形神”问题的讨论与研究经久不息。在中国书画艺术领域,始于魏晋时期(A.D.220年-A.D.589年),书画、理论家顾恺之最初提出“以形写神”。唐代(A.D.618年-A.D.907年)文学家白居易有“形真而圆”与“神和而全”之说。北宋时(A.D.960年- A.D.1127年),文学兼书画家苏轼认为艺术创作不应该过分强调刻画,而应在“形似”的基础上深化,追求“不似之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唯有将二者珠联璧合,形神并重才可以称之为精品。
 
  总之,这幅作品生动活泼之余,溢满了深深的哲思,耐人寻味。
 
【相关展览】
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北京站)
展期:2020年9月30日—10月18日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3、4层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