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主题讲座 > 详情
【讲座】关于历代中国书画用纸的讨论2012-10-15
作者:刘仁庆(《纸和造纸》杂志原主编)

 

时  间:2012年10月15日
地  点:北京画院五层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主讲人:刘仁庆(《纸和造纸》杂志原主编)
主持人:

今天讲座的题目可以说和以前所有的讲座都有所不同,北京画院这几年主要在做中国20世纪绘画研究的展览,所以大家听到的都是与中国绘画有关系的讲座。但是,我们今天第一次来研究一些与中国绘画材料的问题。我们有幸请到刘仁庆先生,刘先生的著述我前些天拿到以后非常激动,因为我们对于中国画的用纸知之甚少,有时鉴定的时候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对于绘画用纸的整体研究,对整个体系的了解可能真的是一张白纸。刘仁庆先生是湖北人,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后来任职于多个机构,如北京轻工业部造纸研究所,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轻工业部环境研究所,刘先生一直以来以研究为主,并担任过《纸》、《造纸》这些刊物的主编,因此刘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今天的题目也是关于中国历代绘画用纸的讨论。让我们欢迎刘老师。

 
刘仁庆:

各位画家,各位朋友,今天有机会在北京画院共同交流一下中国书画用纸的问题,我感觉很高兴。1962年开始我专门研究中国书画的手工纸,一大部分都是中国的书画用纸。我过去也讲过一些东西,但是范围比较小。今年7月份在中国荣宝斋讲过一次关于中国古纸的问题,之后便接到很多电话,后来北京画院说能不能更广泛讨论一下。我是学造纸的,画画不懂,所以和大家讨论一下书画用纸的问题。我今天讲的内容,凡是以前教科书讲的东西我不讲,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我不讲,凡是我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我不讲。我只讲从1962年开始对于中国手工纸、书画用纸的研究,我今天还带来一些纸样,一会儿给大家展示。 

下面我讲一下我的题目,一共五部分:书画纸的使用年代;书画纸的品种与命名;历代书画纸的演变;中国宣纸的特色。造纸是从汉代发明的,经历了由汉代到清代的变化过程。最早的宣纸存在缺陷,宣纸从唐朝就有了,但是因为那时候对植物学的知识还不够,很多人把许多乱七八糟的纸都混为一谈。到了明清,中国宣纸已经完备,达到了高峰。但是我们对宣纸有很多误解,什么叫宣纸,它有严格的定义。最后一个是书画纸的鉴定与应用。以前从事鉴定工作的老先生都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就是看一些字、印章,并没有从书画材料本身出发。为什么有的纸放久了会有黄斑?过去很多人搞不清楚。其实书画用纸和书画纸是两个概念,书画用纸是复数,书画纸是单数。有些地方出的纸可以说是书画纸,而中国出的书画用纸就是很多种纸。我研究中国有史以来的纸种大概有200多种,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的用于书画的才30多种,有些纸可以作用练习,但作画不行。

新疆阿斯塔纳古画

我今天的发言有两个出发点:一、从造纸的专业角度看待造纸的问题。二、借用李政道先生的观点,他对科技和艺术都很了解。李政道于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科学与艺术的一个会议,他邀请了包括吴作人、李可染等著名画家。他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学习科学的人要懂得一点艺术,即绘画,学绘画的人也要懂一点科学。所以第二点我要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再谈这个问题。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银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这就是我今天发言的中心点。

第一个问题,现在造纸界对于最早的纸起源于何时有着不同看法,基本上有两个:一是蔡伦发明的,一说是蔡伦改造的,这个争议已经有半个世纪了。汉代发明了纸以后,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架子,在考古里面除了找到一点汉代纸以外,其它的在史书上很少见到,除了《后汉书》讲到蔡伦那一段以外,共263个字。这个争论我认为可以不去管,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纸,什么不是纸。根据我个人的研究成果,不知是谁将“papyrus”翻译为纸草纸,实际上在植物学上这是莎草纸。这种纸的整个加工过程我去看过,我发现纸莎草没有一点化学因素,只是捶打,是物理加工。造纸从汉代开始就用草灰,把纤维分散了,这就是化学加工过程。关于纸的界定,复旦大学有位教授就说莎草纸是纸,这个观点我并不接受。后来有些人同意我的看法,认为必须对植物纤维进行化学加工才是纸,仅仅进行物理加工还不能算纸。例如竹简就不算纸。第一我们要明确纸是经过化学加工得到的产品。第二,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习惯势力是非常大的,纸发明后它的用途并不广泛,写字还是用竹简,画画还是用绢,就这样纸和绢并行使用了几百年,宋代仍有画家用绢来作画,直到晋代纸才用于书写和绘画。

我们从造纸的发展过程看到一个什么问题呢?汉代发明的纸其推广是有限的。到了近代,近代有一个人物叫桓玄,东晋权臣,他是一个武人,用简来写字。他执政的时候要推广纸,桓玄的公文规定必须要用纸,于是从晋代以后,纸才用于书写。1964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了一张画,是由6张小纸拼成的,工作人员说这个是地主生活图。1964年的研究不够严谨,目前的研究结果称这并非地主生活图。首先古墓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这张图?第二这个主人是干嘛的?是不是地主?汉代时的新疆地区有一个高昌国,后来有人分析墓主人是高昌国一个武将,他在死之前就想做一个墓。墓里面有壁画,壁画像球形一样。其实这张画是高昌国一位将军墓室的设计草稿。后来可能这个墓没有建成,所以把壁画的草稿放在墓里面。所以高昌国出土的这张纸是用来画画的。纸总长106厘米,宽47厘米,小张长17.6厘米,宽7.8厘米。我们做造纸的人特别注意尺寸,每一代人用纸的尺寸是有变化的,不是不变的。从阿斯塔那看出来从晋代,由于桓玄的推广,纸得到了普遍使用,他的影响功不可没。一般来说在汉、晋,甚至到唐都是在用绢本,说到《女史箴》,它是用工笔画的,《游春图》是隋朝的。用纸画画,是从晋代开始的。

第二个问题,书画纸的品种与命名?现代的机器造纸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在欧洲出现。手工纸和机制纸也可以用于绘画,但是中国画用的原料是1.麻类,大麻,青麻等,中国纸用的最多的是大麻。大麻又叫汉麻,所以一般古画都用汉麻,如果用亚麻、黄麻或者马尼拉麻那么肯定是现代纸张。2.楮皮,楮皮分两种一种叫生楮皮,就是从树上才剥下来就用于制作。另一种叫熟楮皮,就是要用棍子打。打过的楮皮与没有打过的不一样,熟楮皮是比较松的,而生楮皮比较死板。3.桑皮,就是桑树的皮。楮皮、桑皮和后来做宣纸的青檀皮从纤维形态上非常相近。4.竹子,竹子大约有两三百种,特别是毛竹、水竹、青竹等。5龙须草,以前的龙须草都是野生的,现在在四川湖北等地方开始人工培植。龙须草在很多地方也用来造纸。6.稻草,稻草分为泥田稻草和沙田稻草。宣纸用的稻草是沙田稻草,因为这种稻草的竿比较粗,而泥田稻草就不能用于造宣纸。现在有些厂家把泥田稻草冒充沙田稻草,外行人当然不懂。7.雁皮,由于资源的关系,现在比较少。比如我们在近代很好的一种原料——青藤、藤素,但是这个藤素已经绝种了,由于不断砍伐已经用尽了。8. 三桠皮,现在我们国内少了,但是台湾还有很多。9.菠萝叶,好多人以为是菠萝上的小叶子,但是是大叶子,台湾比较多。这种叶子造出来的纸和宣纸没法比,但是效果还可以。高丽纸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手工纸必须要有透视照,就是迎着阳光,要能看到廉纹,机械纸没有这种纹理,这是手工纸的标志。知道了造纸有这么多原料,下面我们要谈一下,中国画主要用的手工纸。丰子恺在他的书中首次提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又或许是徐悲鸿提出来的,只是《徐悲鸿文集》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李叔同在师范学校上课的时候,丰子恺提出“中国画”的说法。我们知道第一位提出“中国画”概念的人就是弘一法师。丰子恺本名丰仁,他也很佩服李叔同。李叔同在书中说丰子恺最终走向了灵魂生活,从这本书里面我们看出李叔同第一个提出了“中国画”概念。第二个问题,手工纸的名称很混乱。实际上,手工纸的命名从流传来看有七个系列,例如宣纸。为什么叫宣纸,因为产纸的地方是宣州府。第二是以人物命名,例如蔡侯纸,薛涛签等。我研究中国造纸史上的24个人物,重点研究蔡伦和薛涛,薛涛是唐朝的女诗人。第三是以原料来划分,例如竹纸。第四是以尺寸来分。第五是以颜色来分的,例如大红纸,是用于写春联的。第六是加工的产品,例如虎皮宣等等。第七是按用途划分,如鞭炮纸、窗户纸等等。手工纸的命名与机制纸的命名不一样,机制纸的命名往往只有一个,因为当时欧洲全部是印刷纸,所以都是以印刷型号命名。命名有一个原则,第一要科学,第二要准确,第三要照顾历史习惯。中国的改名之风,一定要刹住,不要随便改。

第三点我要重点说一下中国历史上书画用纸是怎么演变的。首先我们我们看看晋朝的陆机的《平复帖》,当时张伯驹先生花了四十多根金条和房产,从溥仪家族里买出来,后来有把它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在修补的时候拉了一点毛毛,经鉴定是大麻。有一位台湾的朋友来鉴定,他说是晋朝的,并称纸里有两种原料,一种是麻,一种是楮皮。从这两种原料看来这个不可能是晋朝的,应该要晚一些。最早可能是唐朝。《平复帖》长24厘米,古纸的长度不会超过24厘米,因为在荆门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一座古墓里,出土的竹简都是24厘米。由于竹简是24厘米,所以以后的纸都是这个尺寸,从纸的发展来看,都是24的倍数,例如48厘米,而且是双的,乘以四,不能乘以三。

五牛图(局部)  韩滉  唐  20.8×139.8cm  麻纸本

这幅《五牛图》是唐代的作品。当时安徽的宣纸厂都用这幅画做广告,说这就是宣纸,但是我说这不是宣纸。例如宋代的书,都是有时间记载的,这实际上起到了年表的作用,刻工也可以找到。我们把书上的纸张裁一小块用于化验便可知这个时代造纸的原材料。但是化验文物要克服很多困难,需要经过领导批准,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损坏了文物。安徽宣纸厂道听途说,就称《五牛图》用的是宣纸。可是纸张中没有青藤皮,如果纸里面没有青藤皮就不是宣纸。这张图被化验以后确认为桑皮纸。这幅《张好好诗》,共87厘米,正好是24的倍数,因为历朝历代的测量尺子都有偏差。这幅神龙版《兰亭序》是双钩描下来的,原件不得而知,这个本子出土于唐太宗的昭陵,现在不知用的是什么纸。这是米芾的《珊瑚贴》,经过科学化验用的是竹纸。我们曾想对黄公望的《富春三居图》取一点样,但是不能动。《富春山居图》总长1039厘米,主要部分藏于台湾。台湾还有很多文物没有面世,例如宋版书,属于公家收藏的仅17套,其中台湾有15套,另外两套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我们目前所存的《天工开物》是一位日本留学生抄回来的,文物的流失可谓太严重了。这幅是清代刘墉的书法,他用的纸是清代的艺术加工纸,就是上面有一些花卉纹样,长198.5cm,可见以后的纸越来越长。乾隆皇帝对文化做了不少贡献,例如这些艺术加工纸。纸虽然在很早就发明了,但是运用却很晚,汉代一直用竹简。纸的质量不断提高,尺寸也不断加大。我们再看画的年代,晋代以前的纸都是单一品种。用麻就仅用麻,用楮皮就仅用楮皮,两者兼用是比较晚的。

清代艺术加工纸

第四个问题,我们讲讲宣纸的特点。宣纸从什么时候开始出发?比较准确的是唐代《历代名画记》张彦远的记录,书中记录了在唐了已有了宣纸。但是那个时候宣纸的概念很模糊,因为从外表看都差不错。据《四库全书》记载,直至明代我们才知道桑树和构树不是青藤树。183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科学院的院报称一种树木叫青藤,这是国际上对于青藤树最早的拉丁命名。其实青藤在中国是一种特产。既然得知宣纸可以上溯到唐朝,那么我们就要纠正几个错误概念;一是认为只要用于中国画绘画的都是宣纸。1982年轻工业部专门发了一个文,称要区分宣纸和书画纸的区别。区别就在于纸中必须要有青藤皮纤维,如果没有这个是不能称之为宣纸的。为什么一定要有这个纤维?宣纸分三种:1.特净皮;2.净皮;3棉料。粗的是青藤皮纤维,细的是沙田稻纤维。20世纪60年代以前未能借助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后来我们在7000倍的放大下,可以知道青藤的纹络,我们可以看出长、宽,但是斜度不知道,长宽可以用比例尺算出来,这是青藤纤维与构皮纤维等不同的地方。龙须草也没有特征,构皮和桑皮有多一点点,但是很浅。碳酸钙的颗粒附着在里面,特净皮中的青藤纤维占80%,沙田稻草占20%,净皮的青藤纤维占60%到70%,30%左右的沙田稻草。棉料是三等的,青藤占50%左右。所以这就涉及宣纸的四个性能,一、耐久性;二、润墨性;三、变形性;四、防虫性。这是宣纸最大的四个特点。我们知道青藤皮纤维里面有皱纹,特净皮中的最大特点,特净皮的耐久性是1050年,美国国家图书馆的纸都是酸性纸,而宣纸是碱性纸,为什么是碱性?因为二氧化钙是碱性,空气里面的酸性物质,遇见它可以酸碱中和。如何验证是1050年?我们用老化机烘焙72个小时,温度是105°±0.5°,相当于自然条件下老化25年。我们分了4组,然后测算它的撕裂度,白度和ph值。此外,纸张还有耐折度,通过量化才能得到这个结果。第二、润墨性,可以看一下,这是滤纸,这是卫生纸,那么润墨纸怎么测量?宣纸由于有青藤纤维,经过我们实验后,特净皮最均匀。怎么做这个实验?我们都是用试管实验的。在青藤纤维里面的碳酸钙微粒,为什么润墨是不均匀的?手工纸比较均匀,机制纸不一样,这两种纸的上浆方式是不一样的。手工纸一般有三个人从三个方向上浆,而机制纸只能一个方向,就是纵向,只有三个方向才会均匀。所以润墨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画家们买宣纸,不会买一张两张,一般都是几刀,例如李可染的师牛堂的纸都是定做的,师牛堂最少一千元一张,一刀纸100张就是十万元,还买不到。真正的宣纸都是有标签的。圆形化开是特净最好,如果买宣纸不想上当的,在北京只有一家——荣宝斋。现在宣纸产量最高一年600吨,不可能更多。第三个是变形性,宣纸要放一段时间才行,因为宣纸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取得平衡,夏天干,冬天湿,然后就固定了。现在有些人买纸都要画几百道,看晕的位置和范围。我和黄胄先生很熟,因为他最困难的时候我给他送去宣纸,他特别高兴。他有些画法,例如画人,最难画的是眼毛,他有一个办法,先蘸一点水,再蘸一点红,然后用另外一块宣纸吸一下,然后就出来了,我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因为黄胄在文革的时候被分配画陶瓷盘里的金鱼,所以他很注意用宣纸,很多都是心得。宣纸存五年才能变成陈纸,一般写字可以用早一点的宣纸,一般画画都要一年到一年半,如果有人说自己的书画纸都是新的,那其实并不好。第四是防虫性,我们曾经实验将虫卵放在玻璃瓶里,然后放上不同的纸,宣纸较为防虫,但是如果虫子极饿,也是咬的。宣纸的加工业到了清朝已经非常繁荣。以前有将宣纸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对此我不是很认可。从科学的角度,宣纸分为生宣、熟宣和加工宣。下面介绍一下加工宣:素宣,即没有花纹的宣纸。另外还有冷金宣,过去冷金宣是在宣纸上面涂一层胶后,将黄豆和金箔放在一个筒子里,因此洒下来不是均匀的。冷金宣和雨雪宣都叫洒金宣。如果全是细小的,叫冷金宣,如果有大有小叫雨雪宣。此外还有虎皮宣和槟榔宣。

宣纸内青檀皮与稻草纤维图

现在要说一下宣纸和现在的书画纸有什么不同。如果书画纸里没有青藤皮纤维,就不是宣纸。如果卖纸的人说有,你就问他,你怎么知道?青藤皮和龙须草是一样的吗?如果卖纸人说是的,那肯定是假的。二者共有5点不同:1.棉料成分不同,宣纸必须要有青藤皮;2.制作工艺不同,宣纸需要10个月到1年的制作周期;3使用效果不同,宣纸耐久,放得时间长。一般书画纸只能放十年八年就黄了;4.宣纸是圆形化开,其他的墨水是在纤维之间,研的墨是松树枝烧的,现在也仍然是这样操作。5.售价不同,两三元是买不到宣纸的。目前特净皮至少26元一尺。

最后讲第五个问题。书画用纸都是复合用纸。曾经有一对夫妇找到我,让我给他们收藏的作品定朝代。其实对样本的化验都是破坏性的工作,这对夫妇咬了牙给了我一块,化验以后我说不是晋朝的,因为里面有构皮还有麻。这两种原料在同一张纸里一起使用不可能早于唐代。这个人的父亲在台湾,收藏了一些作品。很多鉴定家,像徐邦达先生,是凭字、印章来定年代,这是还有不全面的地方,不过这个很难取得共识。第二点,黄斑是化学的变化,黄斑是麦拉林色素,空气中存在许多真菌,其实就是真菌的孢子,孢子又分泌一些物质,遇到铁离子就会慢慢加深。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双氧水,但是可以放在干燥的地方。现在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使用宣纸和书画纸要注意市场情况,如果价格可以,可以多准备一点,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宣纸的尺寸,大幅的纸不是手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