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主题讲座 > 详情
【讲座】梅生——影像与绘画的视觉表现2010-11-05


       我小时候画画,后来因某种机遇拿起了相机,20多年一直在做摄影的事情,有一些专题性的探索拍摄。今天王院长看了我拍的一些照片,建议从摄影、绘画、书法、篆刻之间的关系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美术和摄影从学术的角度来看都属于视觉艺术,艺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门类:一类是文学艺术,以文字作为一个基本的记录符号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用文字,不论是中文、英文、法文、俄文,不论是小说、诗歌、散文,不论什么文字、什么文体);第二类就是视觉艺术,以视觉的观察和感受,用具体或抽象的形象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第三类是形体艺术,用人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如舞蹈、戏剧中的某些种类。

早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是用绘画来表现对世界的感知。像非常古老的岩画——贺兰山岩画,可以追溯到五万至十万年前。早在那时,我们的先人就以绘画的形式来记录客观事物并抒发主观情感。从贺兰山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人对生活状态的单纯记录性描摹,比如打猎。见到的野兽,到底是什么形状,人和它有什么关系,这是单纯情景的记录;还有一种是对人类情感、情绪或是主观欲望的描绘。我们能看到很多长发飘飘丰乳肥臀的女人,她表现的欢乐、痛苦都是人类自身所有的情绪,动物没有这种状态。所以绘画最早是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解决人类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手段。

在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美术领域中的种种表现形式,如建筑、陶瓷、染织以及单纯的绘画。而在绘画之后还有许多其它的延伸,其中就有雕塑。雕塑是在岩画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我们看到人类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改造艺术表现形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例证。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的殷商周,都有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事例。

170年前一个法国人不经意间发明了摄影术,一位叫盖达尔的化学家突然发现在感光材料上能够显示出客观的物象,摄影术由此产生。摄影术产生之后引起了美术界很大的恐慌,因为摄影对客观事物记录的真实性,它的表达能力在当时让一些美术家如临大敌,不知道摄影最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后来有人得出结论,认为绘画可能要毁于摄影。但是170年过去了,我们大家实际上都已经很明白地看到美术跟摄影虽然都是用视觉观察来感受,但它们却属于两个不同状态的体系。所以美术既不能毁灭摄影,摄影也无法替代美术,这是人们所共知的道理。但近几年反观美术界和摄影界的一些现象,却发现在这两个艺术门类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的时候,那些曾经令前人担忧的事情似乎正渐渐变为现实。也就是说美术与摄影可能将会进入一种相互毁灭的状态。当然这个结论还不能成为定论,不过它已渐渐成为一种实验性的现实。如果我们对于这种现象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那么它定会一步一步侵蚀这两个门类。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五十年间,摄影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绘画,用绘画的语言去表现。摄影从开始的一种纯记录、纯客观描述的方式变成了一种主观认识上的表达,这让摄影具有了更多的主观性。当时以摄影模仿中国水墨画有一位最著名画家——郎静山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外,西方也有以摄影模仿油画、版画乃至雕塑等艺术门类的现象,这些绘画门类在摄影当中有强烈模仿的痕迹,曾经一度形成一个主流的流派,即“画意摄影”。“画意摄影”本身对摄影语言自身的强调已经很弱化了,而是将模仿绘画语言作为一个最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提高了摄影人的主观表现能力,但同时也弱化了它的客观真实性。因为摄影最重要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摄影家或每个拿起相机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记录描述或者一种主观的认识,当然主观的认识也要服从于客观。摄影的客观性非常重要,而绘画的主观性则是非常强烈的。现在画家已经很少再去写生,做速写的素材积累。因为素描、速写这些绘画语言已经开始让画家觉得很繁琐、很误时间,于是很多画家开始画照片。其实,画照片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画家本身的主观性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升华缺失了,只是用一张照片替代了自己的思考,最后形成了美术语言上的一种僵化。当然也有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的画家从照片当中又开辟出另外一条门路,不过这样的画家现在是极少极少的。需要说明的是,当代摄影和当代绘画并不在这个门类里边。因为当代摄影、当代绘画已经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它们已经成为共同交融的一个体系。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