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研讨会 > 详情
“我爱平凡的人——周思聪创作及写生作品展”研讨会2009-11-25
作者:李松(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
研讨会主题 “我爱平凡的人——周思聪创作及写生作品展”研讨会
举办时间 2009年11月25日
主持人 李松(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
研讨会内容

主持人:

周思聪先生是一位受人敬重、令人感动也令人难忘的画家,他的作品在当代的中国画创作发展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而人们更敬重的是她的人品。

她有一篇纪念李可染先生的文章,名为《一个学生的思念》。她对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艺术,给了学生,自己则别无所求。先生为人正直宽厚,绝不像那些浑身生满刺的棘,攀人而上的藤,而是像一颗蔽日参天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大地,默默地伸展枝条,认真地开好每一朵小花,无保留地现出了满树的甘果。我热爱先生的艺术,我敬仰献身的人格。而我觉得这段话恰恰可以用来评价她,由此而形成了艺术传承中的一个道德原则。展览名为“我爱平凡的人”, 题目很好。此外,周思聪画令她感动的人。比如《长白青松》就是为纪念潘挈兹的女儿而画,她在插队时为了救火而牺牲。周思聪画的周总理我们都非常熟悉,而总理正是感动她、触动她的人。周思聪的艺术与人品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首先请蒋彩萍先生谈一谈。

蒋彩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和卢沉是同班同学,周思聪比我低六班,所以我们都比较熟悉。首先要感谢北京画院王明明同志,他最近做的几场展览,从李斛先生、苦禅先生,到可染先生、庞薰琹先生,再到今天的周思聪,这些已故的画家都对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画品、人品众所共知。老院长刘迅同志曾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为已故的、有特殊贡献的老画家举办展览和研讨会。如今明明同志不仅对此有所继承,并且发扬地更好。

周思聪还很年轻就去世了,回想起来心里很难过。她确实是一位很优秀、很杰出的女画家,我的老师叶浅予先生、李可染先生很喜欢她,也都给了她一些重大的指导。今天我只想说一点,即作为画家一定要有强者意识。艺术是要一生从事的事业,从小时候的喜欢,到学习,再到后来的工作,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政治的变动,社会的动荡,文化艺术界的颠簸……倘若没有强烈的信念,和对艺术的热爱,是不可能将绘画事业一直坚持到生命的终结。很多艺术家都把艺术生命当作自己的第一生命来对待,这就是强者意识。我和周思聪接触地并不多,当时我在中央美院,她在北京画院工作,后来因为住得近,能够常常见面。1990年以后,周思聪参加了叶浅予三期行路团,我们曾经一起去爬天目山。那时她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太好了,类风湿关节炎已经到后期,爬山是很困难的。但她仍坚持和我们一起爬山,她凡事都不肯落后,即使在被病痛折磨的十几年中,她在艺术上也丝毫没有懈怠。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她只能画些荷花,那时只剩下两根手指能够拿笔。在她去世前半年,我曾去过她家中,她只能扶着家具慢慢地挪动,即便这样她依然没有停笔。她的画案总是摆着笔,以便她随时都可以画画。有些人说因为病入膏肓,周思聪这时画的荷花有些鬼气,我却认为画面很清新,可以看出她平淡的心情,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结仍处之泰然。她没有觉得自己的生命微弱了,没有失望与绝望的思绪,而是始终都保持着顽强的精神。这种强者意识让我感动,每次想到她我都像打了一剂强心针。如此顽强的艺术家太难得了,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大量让后人敬仰和钦佩的作品。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我在编辑周思聪纪念文集的过程中,很多人写文章来讲述周思聪先生对老师、对学生的体贴与关怀。这种情感与爱是普泛到每个人的,就像今天展览的主题,“我爱平凡的人”。周先生对她的老师,像蒋兆和先生、李可染先生,叶浅予先生都是非常敬重的。1962年的毕业创作,她画了一幅蒋兆和像,那是蒋先生教学生画《流民图》的场景。周思聪与日本画家丸木俊夫妇的友谊也是非常感人。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结识过丸木俊夫妇,他们与我谈到蒋先生,说在绘画上受到他的影响。当他们谈到周思聪时,说周思聪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画家、亚洲伟大的画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和平画家代表。他们与周思聪经过有书信往来,还在她生病期间无偿提供了医疗器械。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中现实主题非常精彩的一页,他们之间的艺术经纬构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框架,而且这个网络可能还会传承下去,发生精彩的演变。

今天在杭州还有一个历史题材的研讨会,我最终还是选择来参加周思聪先生的研讨会,是因为我对她有很深的情感。周思聪的《矿工图》在20多年前就画成这般面貌,可见在历史感伤、在中国画的技巧上,在现代构成的探索上,周思聪的超前意识。还有在中国历史画的创作中,周思聪的艺术才华和她在艺术上的分量,都是不容小视的。

周思聪这代人,因为当时的社会历史原因,画过红光亮、画过高大全,这并不可笑。因为没有这一过程,也许就没有拨乱反正后的反思与进一步的提高。这个阶段是中国美术史中不可忘记的岁月,也是对周思聪艺术研究较为薄弱的一环。即使是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她与老画家合作表现当时新事物的作品,仍会非常感慨。

展览展示了周思聪先生的大量速写,非常精彩。现在很多人都不再画速写了,他们说八大、石涛不画速写仍创作出如此精妙的作品。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古人靠默识心记,他们将严重的丘壑转化为心中的造化。但是现在的艺术家外出采风只是拿着相机拍照,回来再画照片,有谁敢说自己养成了默识心记的本领。如果继续这样,我们如何能回归自己的传统。所以我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希望今天的艺术青年不要丢掉速写本,它是认识生活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
吴衍休(原北京画院副院长):

今天的展览让人亲切,也让人感慨。周思聪在附中时期就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素描基础,大学时期又打下了良好的民族传统基础,跟随叶浅予先生、蒋兆和先生、刘凌沧先生临摹了大量的中国画。到了北京画院以后我认为她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当时我们这代人非常强调深入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热爱人民、党和祖国。这样的思想教育对她艺术道路的形成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后,她又受到了西方以及日本艺术的影响,由此可见,她的艺术脉络是比较分明的。不过我认为还是她的思想、人生观、世界观还有解放后所接受的党的教育,以及新社会接受的劳动人民的教育,这些方面的影响对他艺术道路的形成作用最大。

艺术界曾经对周思聪有过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她后期的艺术变形脱离了人民,脱离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一种认为她的艺术之路走得更加宽阔了。我们对于前人无需苛求责备,而应该要继续前进探索,这才是艺术家良好的品质。周思聪的艺术道路,她的艺术人生,虽然短暂却涵盖了一个过程,她是那个时代中的代表画家,并且在各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

李树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展览的确将“我爱平凡的人”这个主题贯穿的很好,虽然只展示了周思聪一部分创作,但却很有教育意义。如今的人物画创作遇到了很大问题,很多画家不能抛弃自我,完全为表现别人而服务。从古至今,我们经常说人物画不留名、不流行但却画得非常好,形神兼备。后来随着艺术观的改变,一些艺术家把对象当成我爱的人来认真创作,还有一些艺术家在表现对象的同时融入了更多自我观念以及自我情感抒写的因素。古人云,鬼魅最易,犬马最难。因鬼魅无形,画家可以凭借想象任意发挥,而犬马朝夕可见,所以在形上还难把握。犬马尚如此,又何况人呢。

现在的人物画家过于强调自我,强调主观情感的发挥,将对象丑化、歪曲,人物造型千奇百怪,而他们还以此为美。

周思聪经少年宫培训,以及后来在附中和美院期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正规的科班出身,同时她又有才气,因此作品一直非常优秀。她的变形是在牢固基础上的创新和探索,而并非标新立异。我们现在的画家因为基础不稳,于是借变形的作品掩盖自己的弱点。这不是为别人、为社会服务。我们应该画对象的美,画出人的精神世界,这才是中国人物画的正宗。否则一味追丑、追怪,他们的作品是无法得到百姓的认可的。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1982年初春,我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周思聪。那是王雪涛先生去世的时候,美协派来一辆大轿车接我们参加葬礼,我与思聪先生坐并排。期间与她的交谈,让我觉得她的平民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虽然当时她已经很有成就了,但是却一点也没有架子。我说,您的画有些变形。她对我讲,画画是要一步步深入的,之前觉得写实很好,但我开始变形的时候就觉得写实的东西俗且无趣。展览展出了《矿工图》的习作,刘曦林认为有丸木的影子,我又从中看到了柯勒惠支(德国版画家)的影响。周思聪是我们这代人的杰出代表,从《长白青松》到《矿工图》,她都紧扣时代主题,她思考的是艺术。周思聪最让人留恋的就是她的平民意识,一次刘凌仓将周思聪、卢沉夫妇请到我们社画步骤图,她说,我还是回去画吧,当着这么多人我画不出来。还有一次,一位供电局的职工问周老师的薪水是多少,周思聪说一个月一二百块钱。职工就说,我们工人一个月还有五百多呢。当时周思聪的表情很平静,并没因此而羞愧、懊恼。现在的画家常常标榜自己的画价如何之高,这种风气应该要有所收敛。

周思聪默默耕耘,认认真真教学,不求闻达,不招摇不炫耀,这点尤为值得我们学习。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周思聪虽然只活了57岁,但她为中国艺术事业所做的贡献却是无价的。董其昌说过“气韵必在生知”, 宋代郭若虚也称,气韵不可缺,既不可以巧以得,复不可以岁月到。因此既要又才华,还要勤努力。我说周思聪是巾帼不让须眉,对于她我们要好好的宣传,最后还要感谢王明明院长,能让这些已经逝去的画家再次让我们记起。

李志远(收藏家):

我虽然不会写字也不会画画,但是喜欢和画家交朋友。我最喜欢齐白石、李可染和黄胄,但收藏最多的还是周思聪。卢沉先生看过我的收藏,并且和我讲过每件作品的生命情况、创作背景和描绘内容。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幅《长白青松》,作品描绘了潘絜兹的女儿潘纹宣,她在黑龙江虎林救火的时候牺牲了。潘老师为了给女儿争取烈士的称号曾经给中央写了好多封信,但最终未能如愿。我后来收集到很多资料,其中包括潘絜兹给江青和胡耀邦等人写的信。周思聪为了安慰自己的老师,画了这幅画,表现了平凡人、平凡事却不平凡的精神。卢沉老师讲的时候眼中含满热泪,很多在场的人都哭了。周思聪老师为平凡人创作的这种情结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画家喜欢画神仙,画自己,而周思聪却爱画身边的人,画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被画的对象也愿意在作品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最后我想说,周先生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女画家,也是最好的教育家,她的学生如今都已成为杰出的艺术家。
史国良(著名画家):

感谢李志远先生能把这批作品保存到现在,今天在北京画院办了展览,又出版了画册,真是对周老师在天之灵的告慰。周老师、卢老师夫妇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总是为我们做榜样。1973年我就认识了周老师,看她画《长白青松》,画《穿新鞋跳新舞》,再看她变法、创新。周老师生前已很有名气,但她仍平易近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你。我记得画《矿工图》的时候,她还怀着卢欣,累得都虚脱了,被我们从矿井下抬上来。

她的父亲在“文革”期间受过一些刺激,精神不太正常。周老师总要去照顾她,刚生完孩子就要在大冬天用凉水洗衣服,而且床板的稻草下还有冰霜。我想她的病一定是累出来的,积劳成疾,那么年轻就去世了。我学画画的热情很高,每天画一大卷也不觉得累,每周都要去周老师家两三次,有时十一点了还不走。卢沉老师打着呵欠,老太太和几个孩子都睡着了,我还要求周老师再画一张。周老师说国良啊,今天你已经画了那么多了,要注意劳逸结合,早点回去休息吧。我说我不累,仍然坚持让周老师画。周老师最后还是画了一张给我,我才高兴的走了。后来我问老师,我当时那么不懂事您为何不赶我走啊。周老师说你那时候对绘画正有热情,说重了会打击你的情绪。听后我特别感动,心想以后若是当老师,一定也要像周老师这样。

周老师是个勤快的人,每次我去她家,她不是画画就是在做家务。不过她家很清贫,居住条件也差,第一块手表是我帮她买的,衣服是卢老师上学时候穿的。她确确实实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好人。展览中很多画的创作过程我都在场,有些还参与了意见,所以今天到这里特别有感触。
徐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70年代的时候我 跟从周思聪老师学画,至今已有三十五六年了。每次去她家时总是有几个学生,那时周老师上班很忙,回来还要洗衣做饭,还要给学生看画,是很辛苦的。记得有一次她给学生讲画时忘了锅中炖的肉,最后肉都糊了,当时做一次肉是很不容易的,可见她给学生讲画时的专注。周先生感人最深之处就在于她的平易近人和对学生的热情。后来我也当了老师,上课时总能想起周老师,她的热情让我至今都很感动。我们要向周老师学习,学习她在人格、人品上的这种力量。

李小可(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我父亲过世后,陕西要出一本用宣纸印刷的书,因为是宣纸所以用不了照片,需要一张白描人物。那是在周思聪去世的前一年,她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因为考虑到她的身体,我找到卢沉希望他来画。周思聪知道后说,这个肖像还是我来画吧。当时她还给我打电话说要几张照片,可是大概一周以后,周思聪就过世了,我的心里特别难受。后来卢沉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这张白描,是我父亲拿着画夹写生的肖像。据卢沉讲,那时周思聪已经无法握笔了,是用手指夹着笔画的。她根据记忆画了父亲的肖像,感觉、神态都非常到位。

周思聪和卢沉两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都生活在艺术当中,生活在对于生活的感受和对于艺术语言的探索当中。当代的艺术家往往在形成了自己的程式语言之后,对绘画语言继续性的研究还是不够的。周思聪早期的速写和写生或许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都能画,但后来的《矿工图》我想很多人是画不了的。我在美院进修时,周思聪、田黎明都给我们上过人体课。周思聪不仅给我们讲中国的画家,也常常讲西方的画家,比如席勒和罗丹。所以她实际上是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中不停地吸取营养,是站在世界绘画语言的系统中来研究的。她后来的绘画受到了日本画家丸木的影响,比如《矿工图》。作为当代的艺术家,我们应该不停地从生活中吸取感悟,同时去研究绘画语言。《矿工图》把单个的形象变成整体的形象,这是中国人物画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国的人物画往往可以将一个人画得很精到,但如何组织起各种人物的关系就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永乐宫壁画、敦煌壁画,还有周思聪的作品中去学习、去研究。

田黎明(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周老师能够在平凡中发现一种美,一种境界,实际上这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一种平常心。我们上课时常常讲到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平淡天真,但是流于自身浮躁的状态,并没有下功夫去理解与体验这样一种文化内涵。周老师就在她的作品中实现了温柔敦厚的人格,也实现了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平淡天真这样一种人文境界。看过展览之后,我从每一个形象、造型背后都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这是当我们面对一种物像时能够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关照,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一种学养的美丽。周老师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这种美感。

周老师的画给我们很多重要启示,这其中包括了创作与生活的问题。现在的人物画概念性比较强,模式性比较强,比较符号化,而对于生活中人与人的体验和体会却减弱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还有就是笔墨与文化体验的问题,造型与笔墨对于一个人物画家来说是一生探索的学术课题,这个课题与生活、与文化是怎样一种联系,我认为在《矿工图》、《人民和总理》中都体现了学术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周老师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放在文化层面来关照,因此她的画特别耐看,特别能感动人。这种感动值得我们反省,反省在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克服和减少自己的浮躁。周老师的画融合了中国人的全部美,中国文化的全部美,是值得我们去下大功夫传承与体验、学习的。

韩美林(著名艺术家):

我一参军就跟着老八路,所以现在脑中还有很深的传统思想、革命思想。人死之后什么也带不走,所以我的财产要留给国家做些公益事业。在周思聪上附中的时候我们便认识了,后来开理事会的时候进场见面,她坐在我身边,不怎么说话,但她的人格魅力却感染了我,于是我们成了朋友。周思聪去世后我很难过,她的书我一直放在案头,以此来鼓励自己。每次我都告诫自己不要画得那么甜、那么飘、那么浮,并常常以她为榜样。周思聪是美术界的一个榜样,她不炒作、为人低调、一生淡定,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胡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周思聪的为人与展览的标题一样,是“平凡的人”。 我举一个例子,80年代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要给当时著名的画家拍纪录片,当时找到周思聪,周思聪回信说,北京市的老画家有很多,我的老师都还没拍,还是先给其他老先生拍吧。后来我去周先生家时,看她的手变形变得厉害,已经不能握笔了。她却说,我要以后拿不动笔,就把笔绑在手上来画。一天,明明打来电话说周老师不行了,结果第二天她就去世了。第二天的《北京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来《中国艺术报》约稿,我又写了一篇。

翻开中国的历史,杰出的女性有很多,我认为周思聪应该算一位。而在美术界中,我认为她也是最为杰出的女性画家。我并不是夸张,当我翻过很多美术史、文学史,感觉她的地位在我心中渐渐清晰。此外,我感觉她的创作都是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做得尽善尽美。她的作品非常感人,往往速写中一个手腕的旋转,即使笔不到,也让人觉得自然。她的境界、修养相当高,让人看后有种美的享受,有种精神上的陶冶。今天办这场展览,北京画院又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应该发扬这些前辈对于传统继承,对于生活的再认识。看到周思聪的作品,我感到很受鼓舞,谢谢大家!

卢悦(周思聪之子):

感谢北京画院,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还要感谢王明明院长和李志远先生为展览所做的努力。展览中的很多作品我都没有见过,北京画院和李先生的收藏是很丰富的。这次展览的定位非常好,虽然不是大而全,但却集中了母亲创作的某一时期,并且运用作品与图稿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示,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我和卢欣一直在圈外,没有继承父母的衣钵,所以对于国画,对于人物画没有太多发言权,在此仅谈谈自己的感想。我感觉像我父母辈的这些老艺术家,他们的写实能力是为年轻的艺术家所钦佩的。我现在在美院代课,教的是数码媒体。

在这个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数码随便复制的时代,学生们可能想搞什么东西随便从网上拉个资料,在这么个时代,就是有这种斜视能力,能够对着真实的人真实的无能这么胸有成那个猪的画,乃至于你自己随手画的能力都特别重要,因为我现在看美元的学生岁哦手画的能力尤其是设计学院这边都非常的有问题,可能跟美元走上普及性教育,尤其是围绕着美元周围数百个考前班有关,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但是艺术不管怎么样它是以个手工的活,艺术家也是工匠,难处工匠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可能艺术更健康。谢谢大家!

王春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听了上面的人的发言啊,我是很有感触,今天这个展览我是特别来想看,一是本着对周思聪先生怀念的态度来,一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周思聪老师并没有直接教过我,但是在我心目中他是我最崇敬的老师之一,我只所从憧憬,就是因为从他的人生的精神境界或者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是比较大的,我跟周思聪先生卢沉先生住在一个院,但是来往并不多,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对我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记的周思聪先生啊,人民很平凡,但是却又犹豫亦可博大的爱心,热爱艺术,热爱平民百姓,也热爱我们国家的一些领导人,者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呢,有充分体现,今天看了这个展览以后我有很多感触,也有很多感,我就觉得在他们的魄力,确实是今天的作品里所缺乏的东西,在他们的作品理由充分的体现,第一个我觉得他们的作品有着一种非常朴实的感情,这个跟当今比较辐照的代,人心都悬起咯爱了确实有很大差距。我看他早期的包括六十年代的写生头像我感觉特别去亲切。那些形象的刻画完全是塑造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物性格,而且在艺术语言上很朴实,没有华而不实的东西,也没有过多的技巧上的做作,完全是在最求艺术的本质真善美,当然周老师更是一个杰出的代表。我觉得这一点队今天的美术创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觉得这一个对于指导当前的美院的教学是很有学术意义的。另外一点我觉得周老师的那种对于艺术锲而不舍的最求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妮卡他的作品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明显的个人做秋雨探索的就痕迹,比方六十年代非常写实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的,在生活中发现美不做人的精神状态的和人的性格的刻画,特别是我看他那一批头衔,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打不到的,没有华而不实的与研,非常朴实,但是人物想想有非常到位,这才是艺术的本质,因为形象的生动才有感人的魅力,所这一哦点值得我们学习。特别在艺术探索哟上,他在形式上的探索恰恰是啊在艺术上的不辞辛苦的最求于探索。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位艺术家可贵的品格。另外我觉得他在做人上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很平凡,但是平凡当中体现很多伟大的精神。他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对很多人他都处于一种很关爱的角度出发,我举几个例子,就是他病得那么严重,我和史国良、阳刚去她家看她,因为也知道他的病很重,我们一直想看,但是不愿意打扰,因为人一生病后不愿意给他添麻烦,他家很小,才三十多平米,还有孩子们,花花居住不愿意去干扰。那次我们去周先生的并已经很重了下地行走都不方便了,海峡递给我们包饺子。不让我们走在他家吃。而且亲自下地煮饺子还给我们去老,我觉得像这样好的老师人与人自荐这样一种关爱的亲情实在太难得了。我记得我在一个圆柱,实际上我就去骨哟他家两次,实在不愿意去打扰。另外他教育孩子也是以一种平等与准中的角度去,难个年代大家对孩子们升学都是很关注的,升不了学大家都感到很焦虑,我记得卢悦那时候靠的是公益没笑,年了半年不念了,这是家长所不能容忍的,周思聪和卢沉不但能够容忍,还很准中孩子们的选择,不念就不念了,你想做什么我们支持,卢悦喜欢搞电脑,他们就拿出来几万块钱,当时的几万块钱并不容易,给卢悦透支,让他去从事他喜欢的行业,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对于我的影响很大,很准中孩子们的选择,没有男中家长式的,包括周思聪先生也是这样,南中平凡的心态,为什么他话平民百姓,就是因为他把自己摆在拼命地玮治。我就是平民,我就是平民中的一员,后来他当了全国美协副主席,我们周在一个圆从来没感到她又生命加之,感觉就是一个平平凡凡单的画家,所以这个展览是非常感谢明明、卢悦、李先生。
王路(北京画院画家):

回忆起周思聪大家的心情都很难平静下来,我觉得周思聪真是苦难的一生,他考美院少女附中的时候不是直接考上去的,她是插班生,他在考美院的时候他父亲不同意就把桌子都翻了。所以投后来视察搬进去的。他在腹中的时候就在模式可国际什么接上就获奖了,成绩非常优秀,我记得周思聪在山东开会改选美协副主席,他的票比武做人的都多,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他作品的感人,他为人的感人,那就非常,他半个小时就要吃一次止痛片,有一次我到美院去看他,他住在很黑的屋子里,他当时高数我说我这一辈子渴望的就是屋子里能进点阳光,当时我那个了特别不愉快,美院就是没给他解决。当然最后解决了。为这事我就去找丽萍,说周思聪是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画家,身体又不好,能不能给他就解决一下,丽萍就说要给文化不写信、给王梦写信,还有逐层反映,还有周思聪的平易近人,花园任何一个职工任何一个普通朋友剖给他要花他马上就花,是没写那么多工作人员要花马沙漠那个九华。非常感动。

吴丽珠(北京书画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

我今天很激动,58年我们是同班的,等于在一起这么多年,在这样的场合下我是很少讲话的,但是我心里头有很多受周思聪的影响最深,上蒋兆和先生的科我听不懂四川话他舅给我翻以,说句翻译局。另外周思聪艺术上非常顽强,生活上也很顽强,他到后来病倒没有眼泪,没有唾沫,给大家讲话他的先喝一点水,后来她到最后脚脖子溃烂,协和医院说你的要把溃烂的肉拉下去,医生说你要疼就叫吧,但是他也提升都没吭。大夫都说从来都没有见这样的女同志。后来我们给京东宾馆画那副《落叶萧萧》,他发高烧,我说算了吧,他就说过他说不行我已经答应人家很长时间了,那张画很大,我觉得他的为人和对艺术的执着,他是一个非常纯的人,对任何人都没有私心杂念,后来在他追悼会上我和行间到他追悼会上,我说思聪你放心,我们一定给你一个公平的回答。你这一生是伟大的,你放行吧,后来听到明明要办这个展览,我一定要来,可以说在当今周思聪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伟大的艺术家、教育家。

胡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是78年进入美院的,我是在美院附中,就到国画系任教,当时有两个班,当时水墨人五话一共工农办又姚先生叫,我们的那个班是周先生教,因为周先生关系是在北京画院的,也被请过去代课,我对周先生的印象就是安静平和热心,上课并不像是今天,就有一种气场,来得很早走的时候很晚,八点半以前就到了,中午饭开了还在那,讲话很慢声音也笑,同学陆续去吃午饭了他还在那儿辅导一个人,印象非常深刻。还有一个就是热心平和,不管是对随,包括是对晚辈对同学一样,87年我的母亲癌症复发,我当时正是在出国以前,听到周先生的并请过一些老中医老专家,正好在超厂商碰到卢沉先生,我就提了一下,当时陆先生就离着我在抄场上跑,一边跑一边说,跑的他住的楼,在楼下喊,“胡伟的母亲病了:就带我到三楼,当天就找了一个部队领导,安排了我母亲在京九一的事宜,一直是有这位领导安排到我母亲过世。所以我对的印象就是安静平和热心,所以我对周先生的艺术是没的说。他的为人更加是尊重。

袁宝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怕耽误大家的时间,今天是带着非常崇敬和怀念的心情来看画展的,周思聪是比我早一年的美院的同学,我记得在学生时代,周思聪就是大家非常敬仰的一位优秀学生,当时她是在美院的黑板报《美术兵》,周思聪是这个黑板报的编辑,薛永年也是,我记得当手薛永年就给我看他急得周思聪的一些笔记,听老师讲课的和她自己的一些随感,后来贾有福在在戏剧学院,离北京画院很近,他们中午就跟周思聪学画,当然加薛永年这都是在美元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就是在同学时代周思聪她的为人、他的聪明大家都是牢记在心的,我实在他最后身体非常弱的时候,有一次周思聪在美元附近看荷花,我也看,我后来就像周思聪很是平静,就相互为讲的,周思聪不说话你也能够按受到一种气场存在。非常平静,温柔敦厚,平淡天真,就像他的话一样,不管从格调从已经,她的感人我都觉得给我们留下的影响都是非常难忘的,还有素描和中国传统关系,吴妍秀降到周思聪的艺术历程,李树生降到周思聪的艺术历程,,周思聪的艺术还其实我们如何吸收外来传统,中国传统民族性,周思聪这本画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周思聪在这些问题上都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周思聪给我们留下的课题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他是我们伟大的画家。

王明明(北京画院院长):

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研讨会,因为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实际上跟他的人品是有重要关系的,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他的艺术境界,实际上我们要追寻这些成功的与题术家的规律,这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这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所以我们从去年做的这个美术大家系列,我想这些同事们的角度就是让所哟普的观众让关注美术的人知道前辈大师们他们所走的路。我们再从中寻找艺术的达到和艺术的最关键的规律,所我觉得艺术的规律是有待研究的,周思聪在他几个人生不同的转折期,他打达到了她要达到的境界,当然这里面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无意的,我在研究策划时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是非常感动的,艺术的经典可以穿越时空,而不是我们的话越权可以掌握历史,所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所最求的太狭窄了。所以这也是我们举办站的目的。明年卢悦将在美术馆举办一个大展请大家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