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详情
“北京风韵”走过六年-转自《中国文化报》2008-05-22
    
        “北京风韵”系列的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展览——“古都新貌”展,将于5月23日在京举办。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画院承办的大型活动“北京风韵”系列,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一个主题展,如“园林胜境”“故城寻梦”“名胜巡礼”“城池漫游”“山水情韵”“古都新貌”,描绘北京、宣传北京,力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增添文化亮点和人文色彩。如今,回顾六年历程,这个系列展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审美享受、为国家收藏了一批精品,更启发了一种文化创造的自觉,其间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颇值思索。

  由北京画院组织、策划并具体实施的“北京风韵”系列汇集了多方面的专家学者,是一个系统的艺术工程。尤其是其着力策划、严谨创作、精心展示,在连续六年积累后,体现出卓越的艺术品质。   

       深入研究与表现北京地域风情   

       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北京画院组织很多民俗学家、建筑学家、规划师、摄影家,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讨论、分析、确定展览的主题与内容。通过“园林胜境”“故城寻梦”“名胜巡礼”“古都新貌”等系列主题,对北京地区的地理地貌、历史古迹、民俗民情、现代化建设、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规划、选择和提炼。这种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表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域的面貌,无疑为其他地域以艺术的方式挖掘和深入表现其风土人情提供了示范性的参照。   

        宣传北京的城市文化形象   

      “北京风韵”系列展览策划的初衷之一就是宣传北京。用六个主题把北京最具人文历史精神的一面表现出来,并以艺术的方式构建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现代都市风情的文化形象,给人留下持久的视觉记忆。“北京风韵”所累积的六卷本画册也是北京文化形象宣传的最好名片。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由于题材本身的通俗性和熟悉感,每次主题展都吸引了大量市民观展,这是北京文化繁荣发展的具体体现,也增强了社会大众对北京文化更新更深的认识和心理上的文化自豪感。一个城市或地区,以艺术的方式发现和表现自身周边的风情风貌,能够推进其文化建设和发展。   

         引导和推动主题性创作   

         由于众多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曾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主题性创作如今陷入低谷。然而,社会与大众仍然需要主题性创作,它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北京风韵”遵循主题性创作基本规范,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力作。   

         在此过程中,它着力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解决好题材规定性与画家艺术创作自主性的关系。一方面给画家发挥的空间,对艺术表现形式不做具体规定,只要切实表现主题思想与内涵;另一方面鼓励画家创新,寻找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表现的形式,强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二是解决好主题表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北京风韵”注重从现实风情风貌中提炼主题的深度与意义,以平凡的视角去发现和提炼有意义的题材、形象和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值得重视的途径与方法。   

        六年来,北京风韵主题展邀请众多北京地区乃至周边省市的优秀画家参与创作。画家参评人数485人次,作品664幅,其中经过专家评委会严格评审后入选参展483幅,最终215幅作品由北京画院代表北京市政府收藏。这批收藏精品反映了当代城市生活和精神风貌,因而具有很深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北京厚重的人文历史需要时间的积淀,也许,当代文化建设和创造能成为这积淀的一部分,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宝贵资源。